当前位置:注册香港公司 > 香港资讯 > 香港敲响监管警钟
-
香港敲响监管警钟
时间: 2014-06-23 编辑:百利来注册香港公司中国香港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金融交易商发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内地资金的困扰。迅速增长的贷款让IMF连番对中国香港发出警告称,香港与内地融合更加紧密,如果内地经济转型出现不利情况,可能通过贸易、金融渠道对香港造成负面影响,尤其要密切关注香港银行对内地贷款的上升,并且呼吁建立一套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及监管。
路透社报道称,约13家内地房地产商在香港掀起了贷款狂潮,再加上美联储退出QE威胁全球流动性,香港的监管机构终于坐不住了。为了遏制由香港流向内地的商业贷款激增,香港金融监管部门近期出台了严格的金融规则,这些规则的实施,比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要求的期限早了4年。香港监管机构表示,出台政策限制激增的商业贷款,其目的是让银行在融资时不要过于依赖短期资金,短期资金在市场动荡时很容易蒸发。但大型国际银行一直在抗拒,它们担心规则会提高贷款成本,削减它们的利润。
在一些专家看来,中国内地的境外借款行为是中国内地银行业陷入困境的早期警示。那些银行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绝不可能全额偿还债务的公司和项目。另一些经济学家以及香港的监管者和银行业者则认为,内地企业之所以从香港借钱,并不是因为它们在内地已经筹不到钱了。他们指出,由于许多内地企业加大了海外并购的力度,大部分贷款都是用美元,而非人民币支付的。由于内地央行持续购买美元,以防止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升值,因此内地银行可供贷款的美元供应量有限。
香港的金融体系和内地的不太一样,监管机构和银行之间是平等关系,银行进行怎么的操作,监管机构管无法干涉,因为银行风险是自负的。霍德明强调,“如今为什么要再对银行资金进行评估?为什么会出台新的监管规则,这其中肯定事出有因。香港监管机构是出于中国内地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而控制向内地企业贷款。如果大陆有风险,难道银行会不知道?为什么由监管机构来出台规则?除非香港的银行发生了违规事件,才会引起监管机构的风险意识。从香港监管机构早于其他地区颁布严厉监管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风险。”
除标普外,惠誉评级公司也警告称,香港的本地及外国银行对中国内地的风险敞口变大,贷款总额达到7980亿美元。惠誉表示,“对于香港的银行来说,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一种概率低,但影响大的下行风险。”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香港银行业对内地相关贷款高度分散,且约有6成有抵押担保,风险可控。由于其他国家如欧洲等贷款业务基本没有增长空间,香港银行业过去几年中内地贷款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属于较为合理和正常的增长速度。
- 上一篇:内地赴港贷款暴增
- 下一篇:香港与美国税务协定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