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注册香港公司 > 香港资讯 > 中资金融机构并购港资券商达双赢

中资金融机构并购港资券商达双赢

时间: 2015-05-12 编辑:百利来注册香港公司

       近年来,中资金融机构如欲进军香港市场,不少会选择收购的形式,“既方便,又快捷”,而这种情况亦愈加常见。谭岳衡分析指出,一方面,中资金融机构透过收购这条“捷径”,节省不少时间,收获更多资源;另一方面,香港本地券商亦能在面临中资及外资竞争的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中央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金融业当然是先行者之一,对此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是必经之地。不过相较在港申请牌照,近年更多的是透过收购这个方式,如近期的民生银行(01988)收购华富国际(00952)。

       谭岳衡表示,从中资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收购香港本地券商是他们进入香港市场,以至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如果中资金融机构由零开始,即从向本港监管机构申请牌照、建立客户基础、发展系统技术等,需要颇长的一段时间。他续称,中资金融机构通常首选已上市的公司,因为上市地位能为他们带来更方便的融资平台,以快速增强资本实力,海通国际(00665)收购大福证券就是其中一个表表者。

       至于从香港本地券商角度来看,他认为,本地券商的综合实力普遍较弱,现正受到来自中资券商及外资券商的市场竞争之挤压,这在市场经济中是正常的情形。而且大部分本地券商在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时,均显得较为被动,只有少部分会因时势作出调整,主动迎接挑战,从而成长起来,故本地券商们亦正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体来说,谭岳衡指出,本地券商现时的发展方向,基本上分成三大类:一是与其他券商进行合并或联合,藉此快速扩大规模;二是被中资金融机构收购;三是退出市场或被淘汰。而在这三项之中,他觉得,本地券商在把客户规模扩大后,成为一间全牌照券商并进行上市,再被中资金融机构收购或与其合作,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后者入股后,往往不改变原来的营运模式,而且还会追加一些新的资源及支持,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